吸脂塑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术瘦身见效快带你了解医疗美容中的脂肪抽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效果的药 http://www.lohasidc.com/

脂肪抽吸术是利用负压吸引、超声波、高频电场、激光射频等物理手段,通过皮肤小切口或穿刺孔将人体局部蓄积的皮下脂肪去除,结合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等技术,以改善和美化形体为目的的整形外科技术。该技术是获得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的理想手段。随着各种脂肪抽吸设备和理念的发展更新,脂肪抽吸术不断取得进展。

脂肪抽吸术的历史

脂肪抽吸术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法国医师Dujarrir为塑造一位著名舞蹈演员的下肢形体而首次尝试使用刮匙从膝部刮除部分脂肪组织,但是手术最终因感染而失败,虽然导致了舞蹈演员截肢,却为此项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整形外科医师Pangman采用小型子宫刮匙进行颏下脂肪刮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德国整形外科医师Schrudd采用子宫刮匙为一位年轻女性进行踝部脂肪刮除术,在皮下1cm处形成隧道,刮除两旁的脂肪组织,并用抽吸的方法去除脂肪组织,术后达到踝部减肥和塑形的目的,开创了闭合式脂肪去除术,成为脂肪抽吸术的先驱。与开放式手术相比,闭合式脂肪去除术切口小,手术后无切口裂开、瘢痕增生等并发症,但手术后血清肿、血肿、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等并发症较多,也因此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现代脂肪抽吸术始于年,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负压,通过吸脂管吸除皮下脂肪,经历了从干性吸脂到湿性吸脂的过程。年,美国的Arpad等使用连接负压吸引器的中空钝头套管进行皮下脂肪抽吸,利用吸引器通过小管依靠负压进行皮下脂肪抽吸。瑞典的Ksslring和意大利的Fischr将刮治器和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皮下脂肪抽吸,获得良好效果,但仍有血肿、血清肿和大的假性黏液囊肿等并发症。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法国人Illouz和Fournir先后提出湿性和干性脂肪抽吸术的概念,使用低渗盐水和透明质酸进行局部脂肪组织注射后,采用小而钝的吸管和负压较大的装置增加了脂肪的抽吸量,称为湿性脂肪抽吸术。与此相对,不注射盐水的抽脂方法,称为干性脂肪抽吸术。

年Klin首次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局部肿胀麻醉吸脂法,将大剂量稀释的、含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浸润皮下,作为脂肪抽吸的局部麻醉方法,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在临床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运用。此项技术应用安全、失血少、组织损伤轻、麻醉作用时间长、止痛效果良好。脂肪抽吸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流传到美国,开拓者是美国的Courtiss和Grazr,之后获得很快的发展,应用水平超过欧洲。

它有这些分类你知道吗?

目前基于湿性抽吸术和肿胀麻醉技术的脂肪抽吸方法有传统的负压吸脂术、超声辅助吸脂术、水动力辅助吸脂术、射频辅助吸脂术及激光辅助吸脂术等。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基本步骤,就是首先必须在脂肪抽吸的区域注射大量由生理盐水、麻醉药(一般为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体,一般要使注射区域肿胀,皮肤发白。待肿胀液将脂肪溶解后,通过直径2~3mm的脂肪抽吸专用细小针头,通过隐蔽部位进针,在持续负压的作用下,将脂肪抽出。在上述基本步骤基础上,通过体内或体外的一些机械辅助因素的作用(如体内或体外放置探头发出超声或电子医学手段、震动系统等),使脂肪溶解更加彻底。按抽吸脂肪的数量可以将脂肪抽吸术分为序列脂肪抽吸和大容量脂肪抽吸。

序列脂肪抽吸

年,Ersk医师首先提出分次抽吸皮下脂肪的方法,每次可抽吸混合液(包括脂肪上悬液、肿胀液、组织液和血液等)小于ml。序列脂肪抽吸对人体的影响较小,无须输血,手术后恢复快,可在门诊实施。抽吸量接近ml时,则应静脉滴注晶体液ml,手术后若仍有体液不足,可给予自体血回输。

大容量脂肪抽吸

年,美国整形外科协会脂肪塑形专门委员会和美国整形美容外科学会将一次抽吸脂肪混合液的数量大于ml(脂肪为75%~85%,平均为80%)定义为大容量脂肪抽吸。同时要求整形外科医师必须在患者住院的条件下才能实施大容量脂肪抽吸。

脂肪抽吸术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所以序列脂肪抽吸在安全性方面优于大容量脂肪抽吸。此外,序列脂肪抽吸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小,比较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因此,以美容塑形为目的的患者,大多采用序列脂肪抽吸,而以治疗为目的的重度肥胖患者则可采用大容量脂肪抽吸。

吸脂的条件及设备

尽管脂肪抽吸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相对于其他手术,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甚至有致死的危险。因此,术者除了要具备必要的手术技巧外,还要掌握吸脂术的适用范围,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吸脂的适用范围

脂肪抽吸术的理想适用人群是: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史;体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腹部、腰部、背部、大腿或上臂等处有局部脂肪堆积;对于病理性的男性乳房发育,也有很好的疗效。脂肪抽吸手术不适合于全身性肥胖、身体显得臃肿甚至活动受限者。有些人身体并不显得肥胖,但是局部脂肪堆积,影响身体曲线,可通过吸脂手术重新塑造体型。或者身体的某个器官由于脂肪堆积而显得肥大,如女性巨乳、乳房肥大后下垂(一般是中青年女性),通过脂肪抽吸技术可以缩小乳房。男性乳房发育常见于肥胖男性,其乳房过度发育,以脂肪增生为主,也可以通过吸脂术解除痛苦。

(一)适用人群

吸脂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受术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1.年龄 吸脂术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但年龄太小者身体发育尚未定型,年龄太大者手术耐受性差,皮肤松弛,都不适于行吸脂术。受术者的适宜年龄,各国学者观点不全相同,大多数认为18~60岁为宜。18岁时发育基本定型,自控能力已经具备。60岁以上肥胖者健康情况大多下降,手术风险增大。

2.全身健康状况 尽管肿胀麻醉等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作为一项手术,仍需重视全身健康状况。受术者应无重要器官,如心、脑、肝、肾和肺等病变,无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机制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或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但经内科治疗已得到有效控制。

3.脂肪堆积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吸脂术主要适用于局部脂肪堆积,它并不是治疗全身性肥胖的理想方法,更非肥胖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病理性肥胖,吸脂术只是辅助治疗,最重要的是治疗其原发疾病。另外,对有明显腹壁松弛者,宜采用腹壁成形术或腹壁成形术结合脂肪抽吸,而不宜单纯采用脂肪抽吸。

4.心理状况 术前需仔细了解患者的要求、动机,排除存在异常心理状态者,如:①期望值过高,要求脱离实际者;②意在解决爱情、婚姻或事业中存在问题者;③顺从周围人的要求者等。即使是心理状况正常者,接诊时也应实事求是地向其交代吸脂术的预期效果及手术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从而使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适用部位

1.腹部 目前开展最多的身体脂肪抽吸部位是上下腹部,采用最大程度的脂肪抽吸,其浅层和深层脂肪都要抽吸,可以避免脂肪抽吸后的反弹,改善腹部外观。

2.腰部 该部位的脂肪抽吸对于改善身体侧面曲线,展现女性婀娜身材十分重要。

3.四肢 上下肢脂肪抽吸,使粗大的四肢变得修长,展现女性修长和妩媚的体态。

4.背部和项部 可以改善女性男性化的魁梧体格,矫正其虎背熊腰的雄性体态。

5.臀部 对宽大而下垂的臀部行浅层脂肪抽吸,同时进行臀峰部位脂肪注射,使臀部丰满、圆润、上翘,充分展现女性的魅力。

6.其他部位 还可以进行乳房、颈部及下颌区吸脂,实现局部塑形。

吸脂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Baroudi分类

Ⅰ型:脂肪蓄积而无皮肤松弛者。大多为20岁以下的患者,是脂肪抽吸术的最佳适应证。

Ⅱ型:脂肪蓄积伴有中度皮肤松弛者。可单纯采用脂肪抽吸。

Ⅲ型:脂肪蓄积伴有重度皮肤松弛者。需联合应用脂肪抽吸术及皮肤整形术。

Ⅳ型:皮肤松弛而无脂肪蓄积者。适于皮肤软组织整形术。

2.Illouz分类

(1)最佳适应证:年轻、苗条,仅有一处或几处局限性的脂肪蓄积,皮肤平滑、富有弹性的患者最为理想。但这类患者要求高,手术后满意率低。

(2)一般适应证:中等肥胖、皮肤弹性较好(中度以下皮肤松弛)的患者。如果要求现实合理,手术后的满意率高,是较好的适应证。

(3)临界适应证:过度肥胖的患者,若皮肤质量较好,可通过脂肪抽吸改善体形。

3.Matarasso分类 

根据腹部皮肤、脂肪、肌肉三者的状态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

Ⅰ型:皮肤轻度松弛,有不同厚度的脂肪蓄积,肌肉腱膜系统无松弛,适于脂肪抽吸术。

Ⅱ型:脂肪蓄积局限于下腹部,伴有皮肤和肌肉的中度松弛,适于微小腹壁整形术。

Ⅲ型:腹部脂肪蓄积伴有皮肤和肌肉的重度松弛,适于改良的腹壁整形术。

Ⅳ型:腹部脂肪蓄积伴有严重的皮肤和肌肉松弛,适于行负压吸引辅助的腹壁整形术。

4.Rohrich分类

(1)最佳适应证:单纯局部脂肪蓄积、男子女性型乳房、皮瓣修薄及作为其他手术的辅助措施。

(2)相对适应证:超过标准体重30%者、轻度糖尿病患者、皮肤松弛者。

(二)相对适应证

近年来,随着脂肪抽吸技术的发展及完善,其适用范围已大为扩展。一般认为,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是较为理想的适应证。若皮肤过度松弛下垂,即使没有过度肥胖,单纯的脂肪抽吸也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可采用序列脂肪抽吸术,大部分患者皮肤回缩较好,效果较为满意。其他相对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①重度肥胖和老年患者;②脂肪抽吸技术可以作为其他外科手术如面部除皱术、腹壁整形术、大腿整形术、皮瓣修薄术的辅助手段;③其他疾患,如脂肪瘤、淋巴管瘤或腋臭等。

(三)禁忌证

(1)心、肺、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减退,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心理障碍、期望值过高、对手术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以及对自身形体要求过于苛刻者。

(3)皮肤严重松弛而皮下脂肪组织过少者。

(4)有利多卡因过敏史、麻醉药物代谢障碍者;有药物滥用史,如吸*史等。

(5)局部皮肤有感染性病灶及较多瘢痕者;重度吸烟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者。

(6)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者。

(7)特殊区域,如骶尾三角区、小腿前缘、胫骨内侧、肩胛区、骨突起区(如大转子、髂前上棘)等。

(8)妊娠妇女肥胖综合征。

(9)病态肥胖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神经性贪食症者。

(10)患者具有不稳定或难以控制的疾病,如重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11)继发性肥胖应首先治疗原发病。

(12)青春期(18岁前)的患者一般不宜行脂肪抽吸术,男子女性型乳房、重度肥胖等影响心理发育的疾患除外。

《脂肪源性干细胞》

刘民培,陶凯,刘晓燕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1

责任编辑:杨小玲,马晓伟

ISBN:-7-03--5

《脂肪源性干细胞》是国内首次出版发行的有关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研究的专著,共计3篇51章,分别对ADSC的基础理论、实验研究的相关技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应用研究,以及其应用的*策法规和产业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文后附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及常用缩略词英汉对照。

全书内容新颖、丰富,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供ADSC基础和临床专业研究、细胞移植治疗、转基因及治疗、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人员、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细胞生物学、干细胞及哺乳动物研究等的人员阅读和实验参考。

(本文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