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大众的审美偏好,有哪些资料可供参考?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征婚启事」会是很好的素材:
前段时间,一个年薪万的阿里P8员工征婚,内容和条件如下:
▲图片来源:微博
北京大土豆
且不论他本身的条件如何,也先不谈他列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这份征婚启事,在微博上遭到很多女性抨击:
▲这些抨击他的女性,之后也被抨击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反正这种命题下,基本都是互喷循环。
喜欢这种形式的人,会认为程序员的征婚启事很实在。但不喜欢的人,所厌恶的点也正在于此:
通篇下来全是硬件,对兴趣和志向没描述,对感情没有期待——这固然是一份理性实在的征婚启事,但不可否认,它确实欠缺温度,像以物易物。
▲很多女性表示并不欣赏这则征婚的形式
那么,饱含温度的征婚启事又如何呢?
前几天,恰好出现了一份非常浪漫的征婚启事。特别是自我介绍的部分:
▲没有找对象常见的学历、收入等描述
对男生的要求是思想合得来的「灵*伴侣」:
▲图片来源:水木社区
找回账号
作为女性,可能或多或少感染于这份征婚启事的浪漫——不过,如果你跟简妮我一样偏理性,可能会忧虑于她过少谈及硬件,感觉略不靠谱。
而这份「非常规」的征婚启事,几乎必然会遭致极大的争议:
群众们先是因po主40岁还声称自己是「女孩」而不爽,管她叫「宝藏大妈」。
▲现在的社会,对于女性的年龄歧视真的无所不在。
继而从几乎纯感性的描述中,梳理出po主不靠谱的证据。
证据一,所谓的爱好只是爱好消费:
▲简而言之,不仅觉得她不靠谱,甚至觉得她在恶意包装误导
证据二,所谓的优点:
▲完全被解读为另一面,在传统相亲上不占优势
证据三,是「照骗」:
▲简单来说,指责她照片是很久以前的,并不真诚
这两则启事合在一起看,真是妙趣无穷——充分说明了(这年头说啥都会被喷)在脚踏实地的实际,与仰望星空的理想之间,人们总是有点口嫌体正直。
如果征婚启事还不足以引起你的兴趣或吐槽欲,类似的现象,在审美中也并不少见——
简单例子,前面好几年,丰乳肥臀被认为是顺应「生殖性审美」,是实用的,是低俗的。人们以瘦成一块不食人间烟火的、前胸后背无差别的性冷淡直板为荣:
▲作为一个大胸X型身材,简妮我在那几年真的好厌恶自己的身材,???♀?
而这几年,随着观念的变化,过瘦以及所带来的不健康感也不再占主流,人们更偏好有线条的健康活力美。
▲对于健康活力的向往,也可以说是一种「实用」向审美。
而这几年的例子,当属「网红脸」和「高级脸」之争:
网红脸符合大众意义上的美之标准。
无论你是否喜欢,无可否认,无数人喜爱它,也有无数人希望成为它——一定程度上是实用导向的(原因后面会说)。
▲网红脸和土骚风,女性往往认为俗不可耐,但男生就是吃这套。(右边是瞿欣欣)
相对于接地气的实用网红脸,站在鄙视链顶端的高级脸,则带着一种追求个性的理想化姿态。
它固然跟土俗不沾边,但也不乏诟病:
比如说它是「丑的另一种表述」「吹出来的美」,喜欢它的群众,也被讽刺「都说喜欢高级脸,整容时还是网红模板」。
▲从盲目追捧到退而思考,其实我们对高级脸的认识也进入了新时代。
从「实用」角度去看,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审美现象都变得合理。
从束腰到土骚风,从爱男子汉气到爱精致的哥哥弟弟:
▲功能性审美其实无所不在
然而,「实用=低级」「理想化=高级」的等式真的成立吗?
作为个人,我们应如何面对混乱且多变的审美体系,在其中找到、欣赏并确信自己的价值,从而更自信更幸福?
除了互相攻讦,有没有一种审美观,可以兼容各种看似水火不容的审美,让大家更平和更积极?
01
普遍的功能性审美
顾名思义,「功能性审美」是指,我们对美的判断,往往基于对其功能的考量——或,更直白的说,美不美,关键看有没有用。
别看这词听起来高级,但实际上,它的普遍程度远超很多人想象——很难单纯「就美论美」!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看来荒诞不经的审美偏好,如从实用角度看,往往会显得理所当然:
▲现在社会往往认同,缠足是一种畸形审美。
比如缠足,今人提起时,火力往往集中在古代士大夫的畸形审美——可这种审美由何而来?
除历史文化因素外,也有重要的现实考量:
缠足使女性行动不便,几乎只能选择呆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而然变得好控制,也方便维持贞洁(想到就气)。
▲小脚很难行走,需要专门找「抱姑娘」来辅助行走,平民百姓基于生活需求,反而不那么热衷缠足
而更近的例子,当属上一辈审美对「丰乳肥臀」的偏好:这种身材被认为好生养,因而被推崇。
而很多我们认为瘦得很潇洒的小姐姐,会被男方父母担心过于纤细,担心未来的生育能力。
▲话说莫言笔下的美女,一般不仅丰乳肥臀,头发还很粗很多——都是生育能力旺盛的特征。
而,即使同爱丰乳肥臀,Shakira的身材往往比Beyonce更受欢迎:
后者不仅性感,而且有很强的力量感,直男很容易觉得「难hold」继而挑剔「太胖」「太壮」。
▲看看卡戴珊,就知道欧美男口味要更重
从功能性角度,可帮助理解我国直男对身材的变态要求:
又要瘦(纤细文弱显柔和),又要有胸有屁股,也不喜欢肌肉线条太明显的——除少数天赋异禀外,瘦子隆胸和微胖有胸做完抽脂才能做直男女神。
▲柳岩天赋异禀vs志玲又瘦腿又长胸还大
再说网红脸,为何它能病*式流行?
因为这标准,可以说凝聚了全社会对美的共识——
你可以说它假,你可以说它千篇一律,但当没有更好选择时,要变美女,这的确是最简单粗暴、最具性价比、最能保证回报率的途径。
▲毕竟,有千千万整成网红脸后,收获爱情和财富一举翻盘的例子——这些故事把网红脸进一步捧上神坛。
而为什么直男一边投出清新自然的虎扑女神,一边又真实喜爱网红脸?从功能性去思考,这种行为也很合理。
用个不恰当的例子,天然南非美钻谁都知道好,谁也都想要——问题是,买不起。
而在真实自然的小石子,和经过打磨的人造钻石间,后者显然更受大众——相比于自然美特色美,网红美算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公认美」,Whynot?
▲天然大美女可能被捧着长大还接触不到,但网红整容脸可能很好说话还日常存在,如果确实存在这种差异,你选……不,你根本没得选嘛!
不仅是网红脸,近几年饱受抨击的,还有以马蓉、翟欣欣为典型的「土骚风」(简妮我觉得更适合叫「田园好嫁风啦」)。
具体表现是:长相清纯,无妆也是小美女;日常穿着简单保守,马尾辫和运动装是主要偏好。
▲我觉得「田园好嫁风」可能更贴切
从实用的角度,「土」也是一种策略:
天天把大牌穿上身,钻研变美十八般武艺,易被粗暴打上「虚荣」标签,更容易被认为「不会过日子」「不切实际」。
▲运动服奶茶vs精装奶茶:后者一看消费成本就不低,无形中形成门槛
在两者间平衡得最好的当属高圆圆。简洁又不失细节的单品,质感但不奢华的设计——女性能get到得体好看,男性看着也不太贵。▲直男会觉得这衣服也没很贵——哈哈绝对是错觉。而如果说,我们的个人审美,还有不少「非功能性」的浪漫元素,高度功能性化的「相亲审美」则会把很多人良好的自我感觉碾碎成渣。年龄非常重要!甚至比美重要!不仅是要看双方年龄是否合适,年龄的「功能性」在于生育能力,和所谓「纯洁性」。过了*金生育能力,高圆圆可能也要被广场大妈嫌弃到死。
▲高圆圆在电视剧里嫁不出去,其实未必完全魔幻
而女方的学历,或多或少暗示潜在收入和将来教育子女的能力,更不用说一看就懂的收入、家境等……
说句难听的,进入相亲市场,就难免自己的硬件被重重标准评头论足,分成三六九等——功能性需求越重的环境,态度要现实的多。
▲可能没人愿意被物化,但在某些市场上,我们无可避免会被商品式物化
而悲哀的是,不仅是相亲市场,整个社会的审美也正呈现高度的「功能性」化。
「年轻貌美」似乎正成为绝对也是唯一的硬通货——
▲俞飞鸿前段时间精修,被诟病女神崩塌——拜托,这年龄这状态很不错了吧!
你我被条条标准批判得遍体鳞伤,继而痛恨这现实得近乎刻薄的「功能性审美」。
可为什么我们很难终止它?又或者,更好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应该抵抗这种已经非常普遍的「功能性审美」?
02
功能性审美:一种必然
功能性审美这个词看起来就让人不快,因为「审美」感觉属于风花雪月仰望星空,而「功能性」听起来则太身陷泥淖柴米油盐。
但审美是否真的是风花雪月呢?甚至进一步:「美」这个概念是否真实存在?
别说我问了个怪问题,目前与美有关的科学研究,用词往往是吸引力(attractiveness),而非美(beauty)。
▲就连对称性这一审美标准,使用的词依然是吸引力。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我们的日常语境中,当我们讨论是否「美」时,我们更倾向使用偏客观的标准:比如五官好看,脸型优秀,皮肤白皙细腻。就硬件问题,答案往往是趋同的。
而当我们讨论吸引力时,我们则更倾向于着重主观感受和个体价值判断:比如我是否喜欢他,我觉得她是否符合我对小仙女的偏好,等等。因此,答案往往多样化。
▲范冰冰属于很多人承认是漂亮的,但并不喜欢她
理解了这种差异,才能理解一些看似矛盾的常见表达:
我知道她很美,但我get不到她——这话的实际意思是,我认为她符合美的标准,但她对我个人来说没有强烈的吸引力。
▲即使连林青霞这种等级的美人,根据投票,也有大概1/5的人表示不觉得她美。
读到这里,你可能有些迷惑,科学往往需要理智客观,但如果研究对象,是主观且答案多样的「吸引力」,又要如何兼容?
这其实是个很好的问题——
虽然个体对吸引力的判定,往往主观又多样。但,若扩大样本数量,会发现人们对吸引力的判定,也存在很强的共性规律性。
简单例子,大家可能都认同,对称的脸比不对称的更美——当我们夸一个人长得好看时,也往往会用「她长得很对称」作为理由。
▲也有科学家指出,并非越对称越美。达到一定程度的对称后,如果再增加对称度,反而会丧失自然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合成对称脸,被认为不如原来的脸好看。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共性呢?从功能性角度去看,不难得到答案:
某些疾病会导致面部不对称,换言之,对称的面容往往意味着更健康的基因——对健康基因的需求是普世的,因此,对称作为衡量吸引力的标准广泛有效。
▲AB被作为公认对称的美女,但其实她两边眼睛也不太对称,视觉效果而已
类似的,我们这代人不少都偏好长腿,很多人归因为西化强势审美影响——欧美人相较亚洲人腿部较长较直,让我们心生向往。
但即使不从文化角度,从功能性角度,也能理解我们对长腿的热爱:
在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腿就基本停止生长,因此,腿的长度能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在童年的营养情况——依然根植于对健康基因的偏好。
▲Fanning妹妹青春期腿还很长,成人后腿就短了,因为腿部停止发育了
上面两个例子都针对女性,为了公平,最后聊点男性相关的——
在相亲市场中,男性的身高和女性的年龄类似,都是硬指标——可为什么我们如此推崇高大的男性?
▲真的一眼就看到左二
依然可以从功能性角度解析:
在远古时代,身材高大的男性,在战斗中更有能力保卫家庭,而这种选择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已内化成基因偏好。
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身高相对不重要(不需要打架)的现代,很多人依然保有这种偏好——不完全是文化影响。
▲*证明身高
而插播几则有意思的相关知识:
身高对男性的收入潜力也会产生影响,高个男性往往被赋予更多管理责任——感觉此处非常适合插入增高鞋垫广告。
不仅如此,社会地位高的男性身高往往被高估,社会地位低的男性身高则往往被低估——应了那句调侃,钱多了可以拿来垫脚。
▲思聪官方身高,但很多人心目中,他有身高2米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例子,相信你已经或多或少接受到我的暗示:
「审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审吸引力」,而吸引力从本质上来说,本身就立足于功能性——「功能性审美」不仅普遍,而且可以说是必然的。
也不需要觉得,「功能性审美」就低俗。它或多或少推动人类基因优化——没有它,搞不好现在我们还在跟猩猩互扔石子,或者跟猴子互挠屁股呢!
▲正是因为审美上我们偏好聪明的强壮的健康的,人类才能延续乃至进化至今。
但,承认功能性审美的合理和必然,并不代表简妮我认为,功能性就应该是审美的全部——
▲阿里男被诟病的点,也主要集中在他的征婚启事过于现实
务实性的功能性审美有什么问题呢?务虚性审美更高级吗?
03
务虚与务实
如果仅以使用价值为标准,敦煌壁画还不如涂白的墙壁——不都是墙壁,敦煌壁画还比较老,不耐用呢!
▲最近看文章说,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反倒是日本的更先进——这点很让我可惜
而把它套用给人,会引起更大的问题:
人不是物品,除了各式各样的硬件外,我们也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记忆的,有很多东西不能被硬件标准量化,但依然很重要。
如果把务实审美作为全部,就难免陷入「为什么要找个好看的?关上灯不都一样」,「为什么要找个投缘的?凑合过日子不就行了」式逻辑。
▲如果你家老一辈思想较老旧,往往就是这种绝对实用性的审美——新一代听了,基本会很不爽。
为什么我们的审美跟上一代如此不同?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不爽?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阶段,需求自然不同——从这一点来说,不一样是必然的。再好再高级的标准,也不应该一统天下。
罗素说的好,参差百态是幸福本源,简妮我一直深以为然。
▲罗素:我真的说过这句话
有些人看似只是强加审美,实际上是在否认我们对个性合衬、灵*相契追求的合理性——用更直观的话说,这不是对审美的否定,而是对活法的否定,自然让人不爽。而务实性审美还有一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但非常致命的隐形缺点:务实性审美往往根植于我们当下需求,但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由于认知和环境限制,自己的需求及由此形成的审美,可能是非常狭隘的。
▲站多高看多远是客观规律,不需要批判,但最好意识到我们看到的并非全貌
对大多数平凡的红尘男女来说,追求的是小日子和和美美,一家人丁兴旺团团圆圆——
因此,男女老少对女性的价值或者说审美判断,往往着重年轻(生育价值和「纯洁」价值)貌美(观赏价值和基因遗产价值)——这是他们的客观需求决定的。
但如果把这套标准强加给「非同路人」,就会出现非常好笑的情况——前段时间,虎扑直男们就在讨论,章泽天如果离婚,他们是否愿意接盘?
▲绝大多数的直男把章则天贬的一文不值,因为她已经老了,而且不纯洁了
这栋楼只有一位男士,在简妮我看来非常有见地。
他用一句非常简洁明了的话,做了精当的评价和总结:
▲考虑到朱玲玲离婚后,嫁了一个更大的富豪,我认为此言诚然不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笑的情形?简妮我不是说,直男们对「年轻貌美纯洁」的标准罪大恶极,毕竟,这立足于他们的现实需求。
但他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的需求和相应产生的标准,只适用于他们所在的团体或者所处阶段——
年轻貌美纯洁的女生虽然不太多,但也不太少,但有几个章泽天呢?年轻貌美当然并不能概括女性的所有价值!
但被「年轻貌美等于全部」洗脑的还不止男性,之前,董明珠访谈会上,就有一个女大学生问她是否愿意用事业交换年轻美貌。
▲就我说这个提问其实很不礼貌
这无疑又是陷入了「年轻貌美等于女性全部价值」的窠臼——可是拜托,年轻貌美的女生一抓一大把,董明珠又有几个呢?
承认功能性审美的必然性,并不代表我们要只看功能,特别是只看某些团体所定义有价值的功能——他们有提出标准的自由,我们也有不当回事的自由!
而务虚审美,虽然站在务实审美的对立面,但不代表它就天然正义了。
相比于丰乳肥臀,前胸贴后背的性冷淡直板身材,固然是务虚的——所谓大胸是本能,小胸是文化。
▲何必一定要分高下呢?
但一溜烟的追捧直板身材,是否又比一言堂的爱丰乳肥臀,更高级更正确呢?
功能性审美可以说是审美的基础,完全的反功能性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行的。而为反而反,在我看来,更是幼稚的态度。
▲水木女生被喷,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她的征婚启事太不实际,几乎完全没有功能性
现在的情况是,务实和务虚审美互相攻讦:务实看务虚,觉得故弄玄虚,双脚离地没人买账。而务虚看务实,又觉得土气俗气,没追求没灵*——这种口水仗,对我们真的有任何益处吗?
无论是务实还是务虚,共同的盲点是将彼此之间完全对立,这点上务虚派尤甚——
简单例子,这就像是一个考生,写信质问清华,我又勤奋又孝顺又善良,你怎么可以因为我高考没有分就不收我?你是不是只看分数,不注重学生内涵?
▲清华:开心的出现一下
从逻辑上,这种质问就是没道理的:
清华要求分硬件,不代表他们对内涵不重视——分的人里面,也不乏又勤奋又孝顺又善良的,两者并不矛盾。不是不重视软件,而是要在满足硬件基础上,再追求软件!
审美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说氛围个性是软装务虚,那么硬件标准就是客观务实——仅偏重任一端,都会导致视野的片面和标准的局限。
正如简妮我一贯说的,更符合认知实际的态度,一定是在大体舒服的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和亮点。要另辟蹊径行不行?当然可以!但也要同时意识到,每个人需求不同,审美自然不同。无须按头大众买单,找到自己的受众和建设自己同等重要。
▲小众美女长于个性,大众美女长于标准,极端的无个性或无标准,都极易招致争议
而仅凭务实务虚的偏好,来区分「高级审美」「低级审美」也大可不必。
正如前文论述,审美根植于吸引力,而吸引力一定是功能性、个性化又多样的——
涉及个人选择,区分高级低级,本来就是对个人选择权,乃至个体需求活法的不尊重。
▲喜欢欧美风的一定比喜欢日系风的高级吗?就因为更背离亚洲审美吗?
如果说真的要区分所谓「高级」「低级」审美,这标准应该是什么?
就简妮我看来,个人选择虽无定则,但就实际角度看,我们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这是更「普世」的方向。
打个比方,A想做网红主播,在精确计算风险收益后,审慎选择网红脸,继而赢得爱情事业双丰收。
B追风高级脸,但整出来后周围人不看好,自己也不欣赏很后悔——两者比较,选择高级脸的B真的「高级」吗?
▲柳岩自嘲低级脸,倪妮自嘲高级脸在不完美——都蛮有情商
要我说,与其说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什么」,不如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审美是否经觉察及思考)」和「这选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否让我们获得预期所需?是否让我们更幸福?」)
从这个标准看,无论是网红脸还是高级脸,个性脸还是路人脸,只要经过选择与思考,达到了自我欣赏和内在平和,让自己更加幸福,都是很美的脸。
▲美的目的是过得幸福,不要让美伤害了你的幸福
意识到审美本质离不开功能性,也意识到每个人的审美,都受限于ta对功能性的个体需求(片面主观是很正常的),就更容易平和地面对,自己不认同和不认同自己的各式审美。
简妮我不会说,一个人的美只在于自我认知——虽然这听起来确实很励志。人归根结底是社会动物,如何在自我和他人间求得平衡,是终身课题。美只是小分支,但足可以小见大。
更开放包容的环境,更温暖礼貌的言论,更多样积极的审美,才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更易获得幸福——而做到这一点,需要你我他有更明晰的概念和更成熟的思考。
看不懂或看不够?还可以看:网红脸/高级美/小众美(金敏喜)/整容美女异性审美不看脸/男女审美大不同1/范冰冰江一燕的异性缘国泰民安脸/宜室宜家脸▼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