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衣,一般多用来形容古代女子的内衣。
由于女性胸部大部分都是脂肪组织,虽然会有一些韧带组织以及皮肤组织对其形成一定的支撑。
但在很多特殊的情境下,就好比跑步什么的,往往就会让这些韧带组织以及皮肤组织很难发挥出足够的支撑作用,造成疼痛等一系列的不适感。
现代文胸也就是“bra”的出现就几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但能够给予女性足够的遮羞和支撑保护作用,还同时凭借着不同的设计使其体现出塑身、修形、弥补体型缺陷等多种功能性作用。
可是大家也知道,现代女性内衣其实有很多特点都是来源于西方,乃是由中世纪欧洲贵族流行的“束身衣”改进而来,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后的产物,并非本土特产。
那么我国古代女子的亵衣都有啥呢?又有着哪些功能性作用呢?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古代女子的亵衣不就是“肚兜”吗?一块近似于菱形的布而已,除了能够遮羞以外,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
然而事实上,除了遮羞以外,古代女子的亵衣还同时能够提供塑身、修形、防寒保暖、治病、祈福、甚至是钱包等多种功能性作用以及象征性意义。
虽然塑身修形的效果没有现代内衣明显,但其确实是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的亵衣并非只局限于女性使用,男性同时也能使用,属实堪称古代男女老幼居家必备之物,根本就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古代亵衣的遮羞作用
那么咱们就从亵衣最主要的作用开始说起,也就是其“遮羞”作用。
在史前时代,人类都还在为生存发愁,整天也基本都是光顾着狩猎和采集野果野菜了,根本就没时间考虑这些,所以这个时期也就不存在“遮羞”的概念。
但是到了先秦时期以后,现如今能明确查找到的最早的“亵衣”出现了,也就是《左传·宣公九年》中所记载的“衵服”。
不过这个时期的“衵服”多是用来指一些“近身衣”,虽然已经明确是用来贴身遮羞的,可其具体什么样子已经无从考证。
真正能够考证到的更加类似于“肚兜”这样的亵衣其实还要从汉朝开始,也就是汉朝的“帕腹”或者“抱腹”。
从这个时候开始,虽然亵衣的发展并不像如今这样有着统一的名字,但是无论其叫“心衣”、“裲裆”、“缚胸”、“抹胸”,还是叫“主腰”、“袔子”、“肚兜”啥的,其无一例外都具备着“遮羞”的作用。
古代亵衣的防寒保暖作用
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亵衣其实从始至终都具备着防寒保暖的作用,毕竟其跟现在的内衣整体形态上就不一样,是连肚子也一并遮盖住了的。
正如《清稗类钞》中所记载的,“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男女皆有之。”
这点其实就跟我们夏天盖被子不管怎么也要把“肚子”盖住一样,特别是小孩子,尤其不能露出肚子睡觉,就是为了防止着凉。
不过这些还不太明显,真正能明确表现出防寒保暖作用的亵衣其实是魏晋时期的“裲裆”。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的思想界变化异常活跃,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更是独树一帜,那么按常理来讲,魏晋时期的亵衣是不是也该更加的飘逸洒脱,别具一格?
然而并不是,因为魏晋时期的“裲裆”反而更像是一种“背心”,多为布帛所制,通常都比较厚实,且前后基本一致,从而也就在古代亵衣的分类中显得极为保守。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魏晋时期的气候条件虽然还达不到“明清小冰期”的程度,可也是相对比较冷的。
更别提从地理位置来看,其还地处北方,北方冬天有多冷,想必大家多少都应该知道一点吧?
古代亵衣的塑身作用
至于现如今内衣普遍具备的塑身修形等功能性作用,封建时期的亵衣在这上面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但也不能说没有。
只不过由于其集中体现在思想文化开放的唐朝,而且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主要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塑身。这才让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而已。
也就是唐朝时期的无肩带内衣“袔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看似十分前卫的亵衣种类,其实还要从唐朝的服饰文化开始说起。
就像唐朝画家“周昉”在《簪花仕女图》所描述的,唐朝贵族女子的穿衣特点往往都是“齐胸襦裙”搭配丝质的“大袖衫”,轻薄剔透。
从而最大化的体现出了贵族女子的雍容华贵之美感。
可是在这种穿衣风格之下,如若还继续穿着跟背心一样的亵衣,那是个什么模样?几乎就和现代女孩在齐胸晚礼服里面搭配了一件运动背心一样,毫无美感可言。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搭配这种服饰风格,也是为了体现唐朝女子对美的追求,唐朝贵族女子往往会用一种名为“织成”的十分昂贵的丝织物来制作内衣。
这种亵衣的特点是具备着一定的弹性,而且手感厚实,所以也基本不用担心出现滑脱的尴尬情况。再加上唐朝女子还会用两根系带在胸下扎束,更进一步的预防出现滑脱的尴尬情况。
那么大家再想想,袔子胸下的系带以及“织成”的弹性,是不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钢圈”和“衬垫”的塑身效果?
可能很多人还会觉得既然织成那么昂贵,那普通百姓怎么制作,很简单呀,当然只能是用其它相对便宜的材料来制作了。
因为唐朝普通女子的服饰特点往往是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半臂”什么的。
不像贵族女子那样香肩完全外露,所以对袔子的需求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只要能保证舒适就足够了。
古代亵衣的治病、祈福、甚至是钱包作用
笔者之所以要将剩下的这些作用都写到一起,不是笔者想偷懒,而是古代亵衣真的就可以同时将这诸多的功能性作用都集中在一起。
而这个看似跟哆啦A梦百宝囊一样的亵衣,说的就是清朝时期的“肚兜”。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人都认为“肚兜”就是一块近似于菱形的“布”,然后加了几根细长的系带而已。
其实不是。
最显眼的,就是上面的刺绣,其并不像如今文胸上的花纹装饰一样只是为了好看,而是实实在在的具备着明确的象征意义的。
就好比给小孩子制作的肚兜,其上面往往会绣着一些莲花、鲤鱼、虎等象征趋吉避凶的花鸟鱼虫,为的就是希望小孩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
而给新婚夫妇制作的肚兜,所绣的就是一些鸳鸯戏水、连生贵子、亦或者麒麟送子、凤穿牡丹等寓意多子多福的图案了。
还有就是古代亵衣的治病作用,这个并不是说亵衣自己就有着治病的神奇功效,而是古代人在制作肚兜的时候,往往会在肚子那块另外缝上一个“口袋”。
这也就是这个“兜”的由来,可不单纯只是“兜着”肚子。
清朝曹庭栋就在《养生随笔》的第一卷明确记载着“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居常亦不可轻脱。”
虽然不知道具体有没有用,但是从《清稗类钞》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来看,治病养生的这个作用是实锤无疑了。
那么在不需要治病的时候之时,这个“兜”的作用在女性身上可以用来放置一些香囊什么的,在小孩身上则可以用来装糖果、枣子什么的,至于成熟男性,那自然是能当钱包使用,放置一些碎银子、铜板啥的。
结束语
显而易见,虽然传统服饰的美感已经很难吸引现代人的眼球,甚至有些东西冷不丁看起来还有点丑。
就好比汉服,虽然现代“汉服”文化什么的传播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但也大多是经过现代设计师改良的,如果单纯就拿以前的设计来拿给现代人穿,恐怕想穿的也没有几个。
但这不代表其就没有亮点,否则又如何会在现如今收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呢?
古代的亵衣其实也同样如此,相信大家从上文也不难看出,其实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只是受古代封建观念的影响,女子觉得这些难以启齿,男子则觉得这些都是女孩才做的,也不愿多说。
至于小孩,有糖吃就行了,哪里会懂这些。
所以这才在现代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下,越来越被我们所忽视,当然,古代亵衣所承载的这些功能性作用,在如今看来确实也没啥太大意义了。
毕竟遮羞塑身有现代内衣,医院,防寒保暖也有羽绒服不是吗。
但说归说,古代亵衣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性意义,但若是能够了解下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甚至从中提炼出依旧能够加以借鉴的亮点,其实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