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生活离不开运动,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认识“运动”呢?
一、为什么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单纯是为了减肥塑形,变瘦变美,而是为了“健康体适能”。这一概念是美国运动学会提出的,健康体适能是一种体能状态,它使人有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和学习,有余力享受娱乐休闲活动,有能力去应对突发状况。
二、有哪些运动
健康体适能包括了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度和心肺功能等,针对这些内容的相应运动有:
1、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训练:肌力训练课程、塑身课程、哑铃杠铃阻力训练、俯卧撑、深蹲、打拳、慢跑等。
2、柔韧度训练:拉伸运动、瑜伽、太极等。
3、心肺功能训练:跑步、体操、舞蹈、跳绳、骑车、游泳等。
三、如何科学的运动
错误的方式运动不仅不会健身,还可能伤身,这方面我有切肤之痛。年开始正式跑步,为了能参加一个迷你马拉松(10KM)而疯狂的练习,当时完全没有重视跑步之前的热身,结果把腿弄伤了,导致疼痛了半年之久,至今再也不能做激烈的运动。所以在运动之前一定要学习科学的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功”。
1、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必不可少
热身活动不是消耗体力,而是运动的助力器。热身充分,血液能够均衡的分布于人体四肢,人的运动状态就会特别好。反之热身不充分时,人体的大部分血液集中在内脏,当人们运动的时候“迫使”血液加速往四肢流动,身体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2、控制心率才能让运动进入“燃脂模式”
这里我们要了解两个概念:“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
最大心率:在热身后跑3次全力跑的米,每次之间休息3分钟,即可查看运动手环,记录下自己的最大心率。
静态心率:找一个睡眠充足的早晨,起床后站起来静止1分钟,这1分钟内的心率就是自己的静态心率。
运动时,可以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之间,循序渐进的运动。
3、间隙性训练
如果你没有运动的习惯或者平日时间很紧张,但是你又想有强大的心肺功能、代谢能力和抗压能力,那么间隙性训练就非常适合了。
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进行间隙性训练,比如短跑、爬楼梯、骑车(或者动感单车)等,你可以跟着运动软件中的视频课程来做,也可以请教专业教练为你量身定制。
四、让运动变成习惯
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不仅有强壮健康的体魄,更有一种饱满洋溢的精神。当你想运动但却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时,你就应该把它养成习惯。建立习惯就是通过反复的做一件事,从最初的有意识到最终形成无意识的认知。
1、运动要从易到难
冬天早起跑步,贪恋温暖的被窝怎么办?去健身房找教练,路上还得花费时间,出门前就是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练就马甲线,才训练一天就感觉好累!
如果只是上下班路上多走个几步,路途近的以步代车。如果只是每天花5分钟做一下伸展运动,追剧的时候顺便压压腿。是不是感觉要简单多了?对哒,咱们就是从简单易行的开始!
2、运动要积少成多
建立习惯要循序渐进,从挑战7天开始,再21天、一个月……朋友圈打卡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或者加入健身社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坚持,运动路上从此不再孤单。当你回顾自己的成绩,比如软件上记录的运动时长、次数、距离,相信此刻的你一定满满的成就感。
3、运动要乐在其中
善于发掘运动中的乐趣,让运动变得有吸引力。比如在跑步的路上可以欣赏周边的风景,在跳舞的时候可以聆听动感的音乐,在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礼物作为犒赏……这些都会让运动习惯持续下去。
对我而言,因为早起所以有半小时的时间在家里跟着KEEP软件来做一些简单的瑜伽,以此来唤醒沉睡的身体状态,给新的一天赋能。这种室内的相对静态的运动方式很适合我,也非常方便易行。年,我给自己制订了全年健走KM的目标,把目标量化拆解到每一周就是10KM,在健走的时候可以听书,时间过得飞快,这样执行起来就很容易了。
运动让我的自律生活充满能量,也让我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希望在运动的道路上有你有我,一起收获健康人生!